您的位置:首页 > 生物三七和大健康产业 > 产业科技

2009年三七幼苗期病虫害发生预测及防治对策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5/13 9:18:00 浏览数: 15095

     进入2009年以来,云南省地区受长时间干旱特别是文山三七种植区域内仅元月23和24日期间部分地区降了小雨。以及3月14和15日“倒春寒”低温霜冻自然灾害天气给2009年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目前调查和七农反馈的结果来看,州内干旱造成的损失大于因“倒春寒”低温霜冻造成损失。

    一、干旱影响最大的是移栽的二年生三七幼苗,其中以州内文山县老回龙、平坝,砚山等部分三七种植区,丘北县境内的三七种植区域,州外的建水等地受害较为严重。主要是上述地区受当地区域内小范围暖湿气流的影响相对较弱,在正常年份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满足土壤夜间回潮作用,但若遇连续干旱(如2005年春末至初夏和今年的连续干旱)空气相对湿度急剧下降,已不能满足当地土壤的夜间回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地区因干旱造成的损失平均已达到了9.6%,严重的地区损失已达到了20%以上。如文山县老回龙的石头寨其损失率达到了34.55%。

    二、3月14和15日低温霜冻“倒春寒”对三七生产的影响

    从目前三七生产的情况来看,损失最大的是三年生生长出来的幼苗,其中以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土壤湿度越大的地区损失越大,从三七种植分布的位置来说,靠滇中的丘北、泸西至师宗一线,易受滇东北南下寒冷气流影响的三七种植区受害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壤含水量越高,出苗越早的地块冻害损失越严重。霜冻损失率已达到了50-60%,严重的地块已达到了70%左右。而影响较小的砚山县、文山县、马关县以及州外的蒙自、建水等地受害则较轻,一般为10-15%之间。

    三、自然灾害天气对三七生长的次生影响

    1、旱灾,进入2009年以来,由于受持续干旱的影响,三七生长除了造成直接受害外,还有由于土壤水分较低,导致从整体上来说各三七种植分布区的二年生三七齐苗时间比往年有所延后。往年一般4月初至中旬各三七种植区已基本齐苗,但今年到目前为止,除一些水源较为方便的浇水种植地基本齐苗外,非浇水种植区仅有60%的二年生植株出苗。今年的较强降雨时间比往年有所提早,3月25日至4月14日已有近10次较强的降雨过程。这虽然使旱情得到巨大缓解,但也给七园内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近段时间来海拔较低的三七种植区如砚山盘龙,文山县古木、攀枝花、马塘等,三七疫霉病病菌和腐霉病病菌引起的猝倒病已经开始发生蔓延。而对于海拔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三七种植区部分七园内三七圆斑病已开始发生,如蒙自县的老寨。但是本年度由于三七出苗较晚,这段时间内三七苗幼嫩,对病害防治的药剂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必须选择对三七植株伤害较低的药剂进行施用。否则就会影响三七植株的生长。

    2、“倒春寒”低温霜冻,造成损失的已经损失了,受害较轻的部分植株,可能主要是部分叶尖受害,可以采用一些保护叶片生长的栽培措施进行,以扩单株叶面积来弥补。因此,此期内(三七植株展叶期间内)用药一定要降低浓度,施用过程中要全面。另外,若园内发现三七幼苗叶尖受到冻害的植株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园内三七灰霉病的监控,或有必要进行灰霉病的防治。第三,由于倒春寒对三七幼苗叶尖的伤害后各地气温较高,有可能会诱发细菌性的“干熟叶”。当园内发现该类型植株,在病害防治过程中,还需对细菌性病害进行防治。

    四、根据2009年的气候和三七生长特点,各位七农朋友必须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对策。根据往年同期内三七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今年已经出现病虫害发生特点,在文山县的古木、马塘至得厚一线的七园应进行1-2次针对蓟马(近年来在三七发生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虫害)。其它病虫害种类与往年同期内发生种类变化不大;但今年由于长期干旱和3月14、15日低温霜冻以及润5月的节令影响,导致三七的整个物候延迟,从而形成了目前苗嫩,不同地区七园不同程度地受到病害的危害。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各位七农一定要在原用药经验浓度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浓度。另外,各地目前的空气相对湿度仍然较低,各种病害的危害点位置较低,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自七园发病植株的发病位置,确定用药的主要部位。第三,今年干旱时间较长,温度较高,可能会诱发白粉病,希望广大七农加强对该病害的监控,但在防治上切忌用粉锈宁,该药剂极容易对三七幼苗造成药害